我国最早的隔震概念始于五六十年代,最初尝试采用的是砂垫层隔震,隔震造价低,但变量多,性能不易控制,不能自复位。从90年代开始,逐步地开展了球面摆式滑移支座和橡胶隔震支座的研究和应用。
我国最早的隔震概念始于五六十年代,最初尝试采用的是砂垫层隔震,隔震造价低,但变量多,性能不易控制,不能自复位。从90年代开始,逐步地开展了球面摆式滑移支座和橡胶隔震支座的研究和应用。建筑结构抗震规范最早于2001版加入了减隔震的技术章节,正式将减隔震技术纳入了抗震结构体系。随后隔震技术日趋完善,隔震产品愈加丰富,产品性能和检测方法也逐步具体和合理。隔震支座在复杂应力下的稳定性、耐久性、耐火防护研究,大型橡胶支座的生产、研发和检测,层间隔震、高位隔震和特殊部位隔震等一系列复杂结构隔震技术都是研究的热点。
减隔震技术是什么时候开始应用的呢?
我国的减震研究始于80年代,最初使用的是利用耗能钢板进行耗能的减震装置。进行了系列带有减震装置的结构体系研究,包括带有减震支撑框架和中高层结构,并在消能减震计算方法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从90年代末,开始在一些新建和加固工程中应用消能减震技术。在2008年之后,消能减震应用显著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减震技术的研究包括减震理论方法研究和减震产品研究。减震理论的研究包括阻尼计算方法研究、减震结构体系研究、消能子框架体系研究、减震优化方法研究和振动控制理论研究。减震产品研究包括了各式金属类消能器、摩擦消能器、黏滞消能器、黏弹性消能器、电涡流消能器和压电消能器等消能器的研发。
减隔震技术相关规范
从2001版建筑抗震规范纳入了减隔震技术开始,随着减隔震技术进步,减隔震技术的相关规范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对于隔震结构,目前规范基本包括了减震产品、设计、检验和施工各方面。隔震相关规范有《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T118—2018、《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CECS126—2001、《橡胶支座第1部分: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方法》GB/T20688.1—2007、《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T20688.3—2006、《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360—2015、《建筑结构隔震构造详图》03SG610—1、《建筑隔震柔性管道》JG/T541—2017。减震相关规范有《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2013、《建筑消能阻尼器》JGJ209、《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振)设计》09SG610—2。针对于既有建筑采用消能减震技术加固的规程,《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技术规程》即将于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